上海的火腿消費,并沒有因為"敵敵畏火腿"事件而沉寂。首批采用新國標的金華火腿日前大批進入上海市場。記者獲悉,自2008年12月1日起開始實施新修訂的《地理標志產品 金華火腿》國家標準后,由于金華火腿制作過程需要近一年時間,因此新國標火腿日前才真正大批上市。上海每年金華火腿的消費量約為100萬只。
入冬后,喝湯的人多了,在湯中調鮮的火腿在上海銷量猛增。在金華火腿遭遇"敵敵畏火腿"事件后,新修訂的《地理標志金華火腿》國家標準從2008年12月1日起開始實施,與原標準相比,新國標規定了金華火腿在加工過程中禁止使用有毒、有害物質,增加了出廠檢驗項目,除外觀等感官要求外,還增加對鹽含量、過氧化值、三甲胺氮、亞硝酸鹽等8個項目的檢驗。據金華最大的工業規模化生產的火腿廠家有關人士介紹,金華火腿生產需模擬一年四季不同的氣候,一只豬腿從投產到火腿產出,需要在無塵、無蠅的空間中花費300多天時間,才能完成從冬天的腌制、春天的洗曬、初夏的發酵、盛夏的催熟、秋天的后熟等過程。
在淮海路上的全國土特產食品商店里,前來選購金華火腿的人絡繹不絕,商場經理王孝國介紹說,在"敵敵畏火腿"事件后,他們更加緊了對火腿質量安全的把關,目前該店內僅一個廠家的火腿年銷量就達到6萬條。在該店里,記者就碰到了一個從閔行前來購買火腿的王阿姨,王阿姨說,"雖然過來挺遠的,但一個火腿要吃大半年呢,要買個放心呀。"在四川路上的新海食品店內,也有不少市民正在選購金華火腿,一些顧客對記者說,選準品牌買火腿,保準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