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以奶茶、果茶為代表的現制茶飲迅速崛起,成為年輕人日常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行業的快速擴張也暴露出諸多問題,如原料品質參差、添加劑使用不規范、食品安全隱患頻發等,亟需統一的標準進行引導和約束。
2025年6月23日,隨著《現制茶飲品原輔料要求》(GH/T 1495-2025)行業標準的發布,并將于2026年1月1日正式實施,前面提到的長期困擾行業的痛點終于迎來了“破局時刻”。該標準由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牽頭,聯合國內多家知名茶飲企業和供應鏈機構共同起草,不僅是行業發展的里程碑,更是一次從“野蠻生長”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深刻變革。食品伙伴網將深入解讀該標準的核心內容,剖析其對現制茶飲行業的深遠影響。
1、標準明確適用范圍與核心定義
《現制茶飲品原輔料要求》(GH/T 1495-2025)適用于現制茶飲原輔料的制作、采購、檢驗、貯存和使用全過程。其核心定義明確:“現制茶飲品”是以茶葉為基底,添加水果、乳及含乳制品、果蔬汁及其飲料等一種或多種原料現場制作供消費者直接飲(食)用的飲品。“原輔料”則涵蓋茶葉及相關制品、水果及其制品、乳及含乳制品、果蔬汁及其飲料、糖及代糖等多種制作食材。
2、標準從原輔料把控食品安全與品質
《現制茶飲品原輔料要求》(GH/T 1495-2025)標準開宗明義,將“原輔料”定義為“現制茶飲品中所使用到的食材”,并系統性地對九大類核心原料提出了明確的質量要求。例如:茶葉及相關制品標準明確要求茶葉應“品質正常,無劣變,無異味”,并應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茶葉》(GB 31608)和相應產品標準的要求,這意味著,未來茶飲品牌必須確保茶葉原料的安全性與真實性。同時,調味茶應符合GH/T 1247 的要求,茶飲料應符合GB/T 21733 的要求,為“真茶”概念提供了標準支撐。
針對消費者最關心的水果原料,標準要求水果應新鮮、冷藏或速凍良好,成熟適度、風味正常,無腐爛變質、無病蟲害,符合相應產品標準的要求。對于廣泛使用的水果罐頭,也明確要求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罐頭食品》(GB 7098)等國家標準,凍干水果、水果干等,應符合相應產品標準的要求。這將有效遏制“香精勾兌”“色素染色”等亂象,推動品牌回歸水果本味。
針對其他關鍵輔料,從“乳及含乳制品”“糖及代糖”“植物飲料”(如燕麥奶、椰乳)、“果蔬汁及其飲料”“固體飲料”到“粉末油脂”“冷凍飲品”“淀粉制品”(如珍珠),標準均提出了明確的合規要求,確保全面覆蓋,不留死角。
3、原輔料安全指標應符合國家標準底線
《現制茶飲品原輔料要求》(GH/T 1495-2025)明確規定,污染物限量、農藥殘留限量、微生物限量均應符合相應產品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這三大“安全紅線”與國家強制性標準全面接軌,意味著任何現制茶飲品牌的原輔料采購都必須通過嚴格的檢測與合規審查,任何在污染物、農殘或微生物超標的產品都將被排除在供應鏈之外。
4、原輔料包裝、運輸、貯存實行全鏈條管理確保有章可循
《現制茶飲品原輔料要求》(GH/T 1495-2025)標準不僅關注原料本身,還延伸至其全生命周期管理。在“包裝”部分,要求包裝材料應清潔、無異味,并符合《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GB 7718)等規定,食品接觸用相關產品應符合 GB 4806.1 的要求。在“運輸和貯存”環節,強調需根據原料特性配備冷藏、保鮮設施,做到“防雨、防潮、防混運”,并遵循“先進先出先用”原則。這些規定將幫助企業建立更完善原輔料管理體系,減少因儲存不當導致的品質劣變。
5、行業洗牌與升級并行,高質量發展可期
《現制茶飲品原輔料要求》(GH/T 1495-2025)的實施,無疑將對行業產生深遠影響,缺乏供應鏈管理能力、依賴低價劣質原料的小作坊式品牌將面臨生存危機,不合規企業終將被淘汰;而頭部品牌將憑借成熟的供應鏈優勢進一步鞏固地位,推動行業整體品質升級;標準的公開透明還會重建消費者對現制茶飲的信任,促進理性消費。
小結
《現制茶飲品原輔料要求》(GH/T 1495-2025)的出臺,標志著中國現制茶飲行業正式告別“無標可依”的野蠻生長時代。未來,一杯好茶的標準,將不再只是“好喝”,而更是“安全、透明、可信賴”。






魯公網安備 3706020200012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