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4日和9月5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接連發布兩項重要通告(國衛通〔2025〕11號和國衛通〔2025〕12號),批準發布《職業性減壓病診斷標準》《職業性急性鈾中毒診斷標準》等共計13項職業衛生與放射防護領域的新標準,標志著我國職業健康技術支撐體系進一步完善。
其中,2025年9月4日發布的《職業性減壓病診斷標準》等8項國家職業衛生標準包括三項強制性標準和五項推薦性標準。強制性標準為:GBZ 24-2025《職業性減壓病診斷標準》(代替GBZ 24—2017)、GBZ 42-2025《職業性急性四氯化碳中毒診斷標準》(代替GBZ 42—2002)、GBZ 83-2025《職業性砷中毒診斷標準》(代替GBZ 83—2013),將于2026年8月1日起施行。推薦性標準包括GBZ/T 189.9-2025《工作場所物理因素測量 第9部分:手傳振動》、GBZ/T 192.1-2025《工作場所空氣中粉塵測定 第1部分:總粉塵濃度》、GBZ/T 192.2-2025《工作場所空氣中粉塵測定 第2部分:呼吸性粉塵濃度》、GBZ/T 230-2025《工作場所毒物危害程度分級》和GBZ/T 338-2025《尿中汞測定 冷原子吸收光譜法》,上述推薦性標準自2026年2月1日起施行,相關舊標準同時廢止。
緊接著,2025年9月5日發布的《職業性急性鈾中毒診斷標準》等5項標準也涵蓋多項關鍵技術規范。其中包括三項強制性國家職業衛生標準:GBZ 108-2025《職業性急性鈾中毒診斷標準》(代替GBZ 108—2002)、GBZ 215-2025《過量照射人員醫學檢查與處理標準》(代替GBZ 215—2009)和GBZ 339-2025《非醫療工作場所放射性危害因素檢測標準》;一項強制性衛生行業標準WS 674-2020《醫用電子直線加速器質量控制檢測標準》(代替WS 674—2020);以及一項推薦性衛生行業標準WS/T 850-2025《核事故場內醫學應急準備與響應標準》(代替GBZ/T 171—2006、GBZ/T 234—2010)。
此次集中發布13項新標準,覆蓋職業中毒診斷、放射防護、工作場所危害因素檢測、醫學應急響應等多個方面,不僅更新了診斷依據和技術方法,更強化了對特殊作業人群的健康保護,為職業病防治、放射安全管理及用人單位落實主體責任提供了權威、科學的技術支撐。
相關閱讀: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職業性減壓病診斷標準》等8項國家職業衛生標準(國衛通〔2025〕11號)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職業性急性鈾中毒診斷標準》等5項標準(國衛通〔2025〕12號)